短花针茅(Stipa breviflora)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属于禾本科针茅属。以下是关于短花针茅的详细介绍:

形态特征

1. 根系:须根坚韧且细长,常具沙套。

2. 秆:秆高2060厘米,丛生,具23节,基部有时膝曲,宿存枯叶鞘。

3. 叶:叶鞘短于节间,基部者具短柔毛;基生叶舌钝,长约0.51.5毫米,秆生叶舌顶端常两裂,长可达2毫米,均具缘毛;叶片纵卷如针状,基生叶长为秆高1/22/3。

4. 花序:圆锥花序稍开展,下部为叶鞘所包被,小穗灰绿色或淡紫褐色;颖近等长,具3脉,外稃具5脉,顶端关节处之周围有短毛,其下具短硬毛,背部具排列成纵行的短毛,基盘尖,密生柔毛;芒二回膝曲,扭转,全体被白色柔毛,芒针弧形弯曲。

5. 花果期:花期57月,果期56月。

生态习性

1. 分布:短花针茅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四川等省区,常见于海拔7004700米的石质山坡、干山坡或河谷阶地上。

2. 生境:多生于山麓、浅山区干燥山坡,东、西坡均有分布,常见于干旱山坡、砾石滩地及沙质地。

3. 适应性:短花针茅返青早,是荒漠草原地区的主要牧草,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适应性。

利用特点

1. 牧草价值:短花针茅是优等牧草,草质较好,最适于放牧羊、马,是幼畜的抓膘牧草。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9.94%,粗脂肪2.71%,粗纤维52.44%,无氮浸出物25.21%,粗灰分9.70%,钙1.25%,磷0.25%。开花前粗蛋白质含量高,开花后下降,家畜四季采食。

2. 生态作用:短花针茅草原常与戈壁针茅、冷蒿、无芒隐子草、锦鸡儿等植物组成群落,是荒漠草原的重要建群种。

放牧影响

1. 放牧强度:适度放牧条件下,短花针茅的生殖枝结实数最多,根数、根系生物量、根冠比的增长,各指标均呈倒“V”型变化趋势;适度放牧能够显著提高叶生物量和叶分配比。

2. 生长特性:短花针茅的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,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,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,随着分蘖,逐步向外扩展。

综上所述,短花针茅是一种具有较高牧草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植物,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荒漠草原地区,适应性强,是荒漠草原的重要建群种。你知道吗?在我国广袤的草原上,有一种特别神奇的植物,它就是短花针茅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短花针茅的世界,看看它那独特的魅力吧!

一、短花针茅的“身世之谜”

短花针茅,学名Stipa breviflora Griseb.,属于禾本科、针茅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它那坚韧的须根,细长的身姿,仿佛一位勇敢的战士,守护着草原的安宁。短花针茅的秆高可达30~60厘米,有时基部会膝曲,宿存枯叶鞘,给人一种沧桑感。叶鞘上有着短柔毛或粗糙的质感,上部边缘还带着纤毛,叶舌披针形,花果期多为6~7月。

二、短花针茅的“草原情缘”

短花针茅在我国分布广泛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四川等省区。它多生于海拔700-4700米的石质山坡、干山坡或河谷阶地上,尼泊尔也有分布。在我国,短花针茅被誉为荒漠草原的“守护神”,是亚洲中部暖温型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种。

三、短花针茅的“草原盛宴”

短花针茅不仅是草原的守护者,还是草原上的“美食家”。它那丰富的营养价值,吸引了众多牲畜前来品尝。短花针茅属于优等饲用植物,牲畜四季喜食。在内蒙古高原,4月初短花针茅开始萌动,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抽穗开花,7月上旬种子成熟,9月枯黄。枯黄后直至春季返青以前,在草地上保存良好,有利于冷季放牧利用。

四、短花针茅的“生态价值”

短花针茅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它不仅为草原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,还有助于保持草原的稳定。在内蒙古高原,短花针茅常与冷蒿、隐子草、锦鸡儿等优良牧草组成短花针茅草原,成为荒漠草原地带的重要放牧场。

五、短花针茅的“未来展望”

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,短花针茅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草原植物,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,加强草原生态保护,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,让短花针茅在草原上继续绽放光彩。

短花针茅是我国草原上的一种重要植物,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,还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。让我们一起关注短花针茅,保护这片美丽的草原,让它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!